• 2010-01-03
  • 旺報
  • 【記者黃奕瀠/專題報導】
  •  《瘋狂的賽車》啟動09年億萬票房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    《瘋狂的賽車》啟動09年億萬票房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    

         200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額達60億元人民幣,和去年43億元總票房相比,增幅近40%。中國電影產業擴張幅度,使之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影生產國。

         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去年表示,中國電影產業近年來迅速發展,電影產量和市場容量大幅度成長,已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,並躋身全球十大電影市場。

         過去五年,中國電影票房以每年20%-35%的速度遞增。2009年全國新建電影院數目突破110家,新銀幕數超過600張,平均每天就有1.64塊銀幕誕生。導演馮小剛來台宣傳新片時曾說,中國城市中的電影院是在複合式百貨賣場內,使得看電影對現在的消費者來說,是時尚的事。

         影院擴張量反映消費者需求,同時也刺激觀眾的消費,票房因而擴張:2009年,全國電影票房預估能超過60億,比2008年增長40%。

         未來十年要看中國電影的臉色?

        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於上海電影節上狂言:「10年內,中國電影票房將達300億,中國電影的關聯產業收入將超過1000億。」韓三平表示,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個金礦,市場資源(觀眾人數)是美國的五、六倍,是日本的近十倍,是韓國的幾十倍,所以,他能如此大膽預測。

         中國導演張藝謀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,中國電影市場未來十年會飛速發展,「一部電影可能賣到15億人民幣。到時,全世界都要看我們的反應和臉色。」

         張藝謀的豪言是電影票房所帶來的自信,儘管其新片《三槍之拍案驚奇》慘遭批評,但仍與《十月圍城》競逐檔期的龍頭,票房直線上揚。相較於去年同檔期有27部賀歲片,今年這個黃金檔期拉長為三個月,有50餘部之多,幾乎每兩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,影片接連上映。然而這樣的轟炸,仍敵不過《2012》和《阿凡達》等好萊塢電影,許多小片也在大片夾擊中灰頭土臉地下檔。這些熱鬧的數字,無法反映電影產業的穩固。

         觀眾電影品味的培養,不能只仰賴大片的刺激,否則,將無法和電影體制完善的好萊塢電影競爭。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陳嘉上曾對韓三平的樂觀潑冷水:「中國電影市場確實很大,但不一定屬於中國電影工業和中國電影人。」他直斥中國電影拍得太差,沒有競爭力。導演吳宇森也表達類似的看法,「以往我們有好的電影但是沒有市場,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有好的市場,但是沒有很好的電影。」

        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數字亮眼,但終究是國內自身的成長,難與世界電影競爭。根據《南方周末》報導,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只占美國票房收入的6%。民營電影的龍頭「華誼兄弟」於2008年僅收益6億人民幣,但美國同年度,光是票房冠軍《蝙蝠俠》的收入就達63億人民幣。「最賺錢的電影,也就賺幾千萬人民幣。」這是中國電影業者心裡的想法。

         呈現不健康的金字塔形狀

         當全世界電影都想搶攻大陸市場,賺人民幣時,中國電影業者思考的卻擴張消費與電影上片的機會。民營電影公司保利博納的董事長于冬說,「要談未來10年300億的總票房,先要實現中國電影的銀幕片數達到2萬張,加大電影院硬體設施的投入。」的確,為了讓4百多部的國產電影上院線,便須擴張戲院和銀幕,但卻忽略了政府和院線系統的「掌控」。

         張宏森出訪美國時表示,外片配額還維持在WTO協議中20部大片的框架之內,原因是中國目前電影市場承受能力有限,銀幕數量還不夠多,而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已經占據相當大的比例。

         我國新聞局的官員私下表示,台灣在WTO框架下,難以限制美商壟斷院線通路,但中國大陸相反,以「配額」限制外來影片上映,「保護」國產電影。於是看似開放的電影市場,其實有著不平等的電影競爭力,為了票房而拍大片,大多數電影都是濫竽充數的作品,只為爭取「市場」。

         過去中國電影一直受制於好萊塢片,直到2005年,國產電影票房才首次超過美國大片。因中國進口配額限制,2008年中國只進口25部美國大片,加上一些歐美「小片」,就已獲得40%的票房份額。同年,中國生產了400多部國產片。在這年總數43億元的票房中,中國國產片占其中26億,但票房排名前9位的國產大片囊括其中20億元,剩下數百餘部國產片的票房總和才6億元。

         新影聯影業副總高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,中國並不缺商業大片,缺的是中等投資規模、中等回報的主流故事電影。現在動輒有大投資高票房的電影,也有全國僅幾萬票房的影片,有的甚至還無法上映院線,「中國電影呈現出一個很不健康的金字塔形狀,而理想的形狀應該是紡錘形。」

         有位電影業界人士表示,宣傳的數字都不可信,商業片的投資額浮誇,主旋律影片投資報低,公開票房收入全都高出實際數字,「這就是中國電影的現狀。」台灣電影人焦雄屏說,法國媒體前幾年批評其電影產業「僅是虛胖」:「數字不是一切,環境、人才和觀眾應該要形成良性迴圈才行。」法國以電影文化自詡,無法忍受虛漲的數字和平庸的電影。

         驚訝中國電影市場的「蓬勃」時,我們可能要思考的是,它到底是膽固醇般的虛胖,或是朝一個穩固且健康的電影產業體制發展呢?

     

   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2007Cti-News-Content/0,4521,50502401+112010010300360,00.html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only3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