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底至明年從巾幗英雄《花木蘭》到廣東十虎《蘇乞兒》,從至聖先師《孔子》一路延燒到一代宗師《葉問II》,傳記型態的電影大放異彩。
馬楚成導演的《花木蘭》
馬楚成導演由廣告攝影師轉為電影攝影師,以這樣的背景轉站為導演,所以馬導的電影畫面很美。看過導演的幾部作品,我最喜歡《生日快樂》這部影片,當中也有幾部電影我很不喜愛,作品參差不齊,有點令人擔心《花木蘭》的成與敗?
依我的觀點看來,花木蘭的題材是最好拍攝,疑似是民間傳說人物,沒有太多正史可以驗證,所以可以盡情的發揮。不過花木蘭這個角色也難演譯,大時代下的巾幗英雄,對國要忠、對父盡孝、勇敢殺敵、明白戰爭為何、動盪局勢下的感情包袱考驗著演員情感的細膩度拿捏,也許在早幾年聽說趙薇出眼花木蘭時,我的驚恐會大於驚喜,不過現在的趙薇讓我很放心。
袁和平導演的《蘇乞兒》
出生於武術世家的袁和平,是香港著名電影動作指導、導演,喜愛這類電影的人應該對八爺不陌生,甚至倍感親切。至1996年的《太極拳》後就在沒執掌導筒,近期著名參與作品:《臥虎藏龍》、《功夫》、《夜宴》、《霍元甲》、《功夫之王》。
之所以以《蘇乞兒》最為導演之路的再出發,某原因在其父親袁小田50年前出演過蘇乞兒這個角色,所以對這個題材有很特別的感情。以現今電影的技術,加上袁和平多年的累積能量,勢必新版的《蘇乞兒》武打設計遠勝1993年舊版的《蘇乞兒》。
醉拳聞名的蘇燦,吸引著喜愛看武學名師此類電影的funs,就如同《霍元甲》、《葉問》一般,預告著電影將再掀武學熱潮。不過,蘇燦究竟是民間傳說呢?還是真有其人?
胡玫導演的《孔子》
葉偉信導演的《葉問II》